病请描述:维生素D:你身边的“隐形健康卫士”,补对了吗?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的外科医生,用30年经验告诉你科学真相 一、开场白:你的身体可能正在“缺阳光”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普通却影响全身的“健康密码”——维生素D。 最近门诊遇到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长期乏力、情绪低落,检查发现她的维生素D水平只有12ng/mL(严重缺乏!)。她疑惑:“我每天喝牛奶、吃钙片,怎么还会缺?”其实,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搭把手”,而现代人普遍存在“隐形饥饿”——维生素D不足。 据研究,中国50%以上人群缺乏维生素D,成都等阳光稀缺地区更是高达85%!今天我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揭开维生素D的神秘面纱。 二、维生素D的“家族成员”:选对才能补到位 维生素D不是单一的“独行侠”,而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家族”: 三、缺维生素D的“危险信号”:从骨头到情绪都遭殃 你以为缺维生素D只是“腿抽筋”?它的影响远超想象: 骨骼告急:孩子佝偻病、成人骨软化、老人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飙升。 免疫力下降:反复感冒、伤口难愈合,甚至增加哮喘、类风湿风险。 情绪失控:焦虑、抑郁、失眠,血清素(快乐激素)分泌减少。 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悄悄找上门。 癌症风险:最新《Science》研究显示,维生素D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系统抗癌能力! 甲状腺危机:维生素D缺乏与甲状腺结节、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密切相关,女性尤其要警惕! 自测小贴士: 经常宅家、防晒过度、腰围超标、肤色较深? 总感觉疲劳、肌肉酸痛、情绪低落?→ 快去医院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几十元就能查!)。 四、科学补充三步走:晒太阳、吃对饭、选对药 1. 晒太阳:免费“D工厂” 黄金时间:春夏秋11:00-15:00,露出手臂和腿,晒10-15分钟(别涂防晒霜!)。 避坑指南:隔着玻璃晒=无效!树荫下可延长至30分钟。 2. 食补:吃出“阳光力” 天然D库:三文鱼(100g含526IU)、蛋黄(1个含40IU)、蘑菇(紫外线照射过的品种)。 饮食真相:单靠食物补D≈杯水车薪,成年人每天要吃20个鸡蛋才能达标! 3. 补充剂:精准出击 普通人:每日400-800IU维生素D3(随餐吃,吸收更好)。 严重缺乏:医生可能开5000IU短期强化,但需定期复查,避免中毒。 避雷提示: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能乱吃!适合肝肾功能不全者,普通人用了反伤身。 五、特别关注:维生素D与甲状腺健康 作为普外科医生,我特别想提醒女性朋友:甲状腺疾病与维生素D息息相关! 甲状腺结节:研究显示,结节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 桥本甲状腺炎:维生素D能调节免疫平衡,抑制抗体攻击甲状腺。 甲亢/甲减: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重心悸、手抖、疲劳等症状。 给甲状腺患者的建议: 定期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目标值≥40ng/mL。 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时,更需强化补充(遵医嘱)。 晒太阳+口服D3双管齐下,免疫力提升看得见! 六、费医生总结:健康是“攒”出来的 维生素D就像身体的“隐形盔甲”,默默守护着骨骼、免疫和代谢系统。补D不难,关键是科学和坚持: 普通人:每天1粒D3(400IU)+每周3次日晒。 高危人群(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定期检测,个性化方案。 切记:维生素D≠万能药!严重疾病需综合治疗,别盲目依赖补剂。 我是费健医生,深耕外科30年,既拿手术刀也做科普。希望这篇“干货”能帮你少走弯路。健康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7篇权威文献及临床经验,用最易懂的语言解答维生素D困惑,特别适合关注甲状腺健康、追求科学养生的你。转发给家人,一起做“阳光健康达人”吧!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814
病请描述:维生素D:不仅是“阳光维生素”,更是抗癌护甲的健康卫士!——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贴心科普 作者介绍: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做过上万台手术,也通过微创技术帮助许多患者恢复健康。同时,我一直在线上做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解答过10万条健康咨询。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普通却暗藏“超能力”的营养素——维生素D。 一、维生素D的隐藏技能:抗癌、护甲状腺、调节免疫力 你以为维生素D只是“补钙小能手”?最新《科学》杂志研究颠覆认知:它还能通过肠道菌群“训练”免疫系统,精准狙击癌细胞! 1. 抗癌新思路:肠道菌群是“神助攻” 关键发现: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内“脆弱拟杆菌”增殖,这种菌就像“免疫教官”,帮助身体识别并攻击癌细胞。 小鼠实验:补充维生素D的小鼠肿瘤生长更慢,对免疫治疗反应更好;若缺乏维生素D,即使补菌也无效。 人类数据:丹麦150万人研究显示,维生素D不足者患皮肤癌、乳腺癌风险更高,充足者生存率更优。 2. 甲状腺健康“隐形守护者” 甲状腺癌:维生素D水平越低,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越高,肿瘤转移风险越大;它能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其“自杀”。 甲状腺结节:结节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补充可能降低患病风险(但具体机制仍需研究)。 甲亢/甲减:维生素D缺乏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平衡缓解病情。 3. 全身健康“多面手” 骨骼保护:预防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 免疫力提升:减少感冒频率,缓解疲劳和肌肉酸痛。 代谢调节:改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风险。 二、自查指南:你缺维生素D吗? 以下人群要警惕: 长期室内办公、防晒过度、高纬度地区生活 甲状腺疾病患者、肿瘤患者、孕妇、老年人 经常疲劳、肌肉酸痛、反复感冒 简单检测:抽血查血清25(OH)D水平 <20ng/mL → 缺乏(赶紧补!) 20~30ng/mL → 不足(要调整) 30ng/mL → 充足(继续保持) 三、科学补充维生素D:费医生的“三字诀” 1. 晒:巧用“阳光免费工厂” 最佳时间: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开正午暴晒。 小贴士:每天裸露手臂晒15-30分钟,树荫下也有效!但正在放疗的患者需严格避光。 2. 吃:优选“维生素D大户” 动物来源:三文鱼、沙丁鱼、蛋黄(搭配橄榄油更易吸收) 植物来源:紫外线照射过的蘑菇、强化牛奶 3. 补:个性化调整剂量 日常需求:成人每天600-800 IU(肿瘤患者需医生评估加量) 优先选择:维生素D3(吸收率高、安全性好) 避坑提醒: ✖️ 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能替代普通维生素D ✖️ 长期超4000 IU/天可能中毒,需定期验血 四、给女性读者的特别关怀 甲状腺疾病“偏爱”女性,而维生素D缺乏可能雪上加霜: 备孕/孕期:维生素D不足影响胎儿骨骼发育,建议孕前筛查。 更年期女性:补D可协同钙剂,预防骨质疏松。 职场妈妈:周末带娃户外活动,全家一起补D抗疲劳! 五、费医生的暖心总结 维生素D就像一位默默付出的健康管家,从抗癌到护甲(甲状腺),它一直在低调发力。但记住: 科学补充:别盲目跟风网红疗法,需医生量身定制方案。 长期监测:补D是持久战,定期验血才能“精准打击”。 综合健康: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心态平和,才是防病根本。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国际顶尖期刊《科学》研究、国内临床数据及实用生活建议,用最易懂的语言,为你揭开维生素D的“健康密码”。如果你关心自己与家人的甲状腺健康,或想为抗癌多添一层保护盾,这篇科普值得收藏并分享! 转发给关心的TA,一起做健康生活的聪明行动派! 🌞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846
病请描述:守护你的“蝴蝶结”:微量元素如何影响桥本甲状腺炎?——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科普指南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我既拿手术刀,也用微创技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同时在线上为超百万粉丝科普健康知识。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隐形健康杀手”——桥本甲状腺炎,以及它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一、桥本甲状腺炎:女性更要警惕的“沉默病” 桥本甲状腺炎(H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免疫系统“误伤”了甲状腺。患者常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疲劳、怕冷,严重时会发展为甲减。数据显示,全球约7.5%的成年人患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近3倍!我国女性甲状腺抗体阳性率高达20.35%,远高于男性。 关键信号: 体检发现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异常升高; 颈部肿大但无疼痛; 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脱发或情绪低落。 二、微量元素:甲状腺的“守护卫士” 甲状腺就像身体的“调度员”,而微量元素是它工作的“润滑油”。研究发现,碘、硒、铁的失衡与桥本甲状腺炎密切相关。 1. 碘:过犹不及的“双刃剑” 最佳摄入量:尿碘浓度(UIC)在300 μg/L时,甲状腺自身免疫风险最低。 过量危害:碘超标(如长期吃海带、紫菜)可能激活免疫反应,增加孕妇和儿童抗体阳性率(风险提高1.5~3.3倍)。 缺乏风险:碘不足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同样诱发炎症。 建议:普通成人每日碘摄入量控制在150 μg(约6克加碘盐),孕妇可略增至220 μg。 2. 硒:甲状腺的“抗氧化盾牌” 甲状腺是体内含硒量最高的器官之一。硒能抑制炎症因子、保护甲状腺细胞: 低硒地区HT发病率更高(风险增加3.65倍); 补充硒酵母6个月后,患者TPOAb和TgAb水平显著下降; 推荐每日摄入量:成人60 μg,HT患者可遵医嘱短期补充至200 μg。 含硒食物:巴西坚果、海鲜、鸡蛋、蘑菇。 3. 铁:女性更容易缺的“隐形营养” 铁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缺铁会导致抗体升高: 育龄女性缺铁(<15 ng/dL)时,TPOAb阳性风险增加89%; 孕妇缺铁可能影响胎儿甲状腺发育。 建议:女性每日铁需求为18 mg(男性8 mg),可多吃红肉、动物肝脏,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 三、维生素D和B12:现代人普遍缺乏的“健康盲区” 除了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也可能间接影响甲状腺: 维生素D:40%的美国人维生素D不足,中国人的比例可能更高,与自身免疫病风险相关。每天晒太阳15分钟或补充600~800 IU维生素D3(优先选D3)。 维生素B12:纯素食者、老年人易缺乏,可能导致疲劳和贫血。建议通过强化食品或补充剂(每日2.4 μg)。 四、费主任的实用建议清单 体检必查项目:甲状腺功能(TSH、FT3、FT4)+抗体(TPOAb、TgAb)。 饮食均衡口诀: 碘盐适量吃,海带偶尔尝; 坚果硒来补,红肉铁不慌; 维D靠阳光,B12荤食藏。 高危人群: 女性、有家族史、长期压力大者; 备孕/孕期女性需重点监测甲状腺功能。 结语:健康需要“微量”关注 甲状腺疾病虽隐匿,但可防可控。就像养花需要精准浇水,身体也需要平衡的营养。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你建立科学的健康观。如果有甲状腺肿大、长期疲劳等问题,别犹豫,及时就医! 我是费健,你的健康伙伴。关注我,让医学知识变得简单有用! (本文参考《必需微量元素与桥本甲状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及《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 | NEJM综述》,数据来源:PubMed、NHANES及中国横断面研究。) 推荐理由:结合最新研究,从临床经验出发,为女性及亚健康人群提供实用指导,助你远离“隐形健康危机”。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899
病请描述:桥本甲状腺炎:你的甲状腺在“闹脾气”?瑞金医院专家教你科学应对作者: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擅长甲状腺外科手术及微创消融治疗,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 为什么你的甲状腺总“闹情绪”? 最近,门诊里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女性朋友。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甲状腺抗体升高”,却一头雾水:“这到底是啥病?”“需要忌口吗?”“会不会变成甲减?”别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专爱盯上女性”的自身免疫病。 桥本甲状腺炎:免疫系统的“乌龙事件” 如果把免疫系统比作身体里的“保安”,桥本患者的“保安”却错把甲状腺当成了“坏人”,持续攻击它,导致甲状腺慢性发炎、功能减退。 关键知识点:桥本氏甲状腺炎是啥? 本质: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0倍! 后果:大多数会发展为甲减(怕冷、疲劳、脱发),少数早期可能短暂甲亢(心慌、手抖),通常会合并有甲状腺结节形成。 诱因:遗传、压力、病毒感染、过量碘摄入都可能“点燃”这把火。 如何揪出这个“隐形杀手”? 体检报告上的这些指标要警惕! 抗体阳性: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是重要标志。 甲状腺功能:TSH升高、T3/T4降低提示甲减;早期可能TSH正常。 超声检查:甲状腺肿大、回声不均像“蜂窝”,通常被描述为“弥漫性病变”,切记切记:此“病变”非“癌变”。 治疗不是“一刀切”,关键在科学管理! 费健主任的诊疗建议 药物:甲减患者需补充左旋甲状腺素(如优甲乐),定期复查调药。 生活方式: 碘摄入:别狂吃海带紫菜,但也别完全戒碘(甲状腺素合成需要它)。 补硒:巴西坚果、葵花籽可能辅助降低抗体(证据有限,别当神药)。 手术:仅用于严重压迫或疑似癌变的情况。 饮食避雷指南:吃错可能“火上浇油”! 桥本患者的免疫系统本就“敏感”,这些食物要小心: 【避雷清单】 ✅ 高碘食物:海带、紫菜、虾皮、碘盐。👉 替代方案:无碘盐、淡水鱼、有机禽肉。✅ 含麸质食物:小麦、大麦制品(面条、馒头、啤酒)。👉 替代方案:藜麦、荞麦、无麸质燕麦。✅ 致甲状腺肿物质:生西兰花、卷心菜、木薯(煮熟可降低风险)。✅ 刺激性食物:酒精、咖啡、辣椒、精制糖(咖啡每天别超2杯!)。👉 平替推荐:菊花枸杞茶、椰子水、无糖豆浆。 桥本患者最关心的5个问题 “戒麸质能让抗体下降吗?”➡️ 不一定,但能减少免疫系统“误伤”甲状腺的风险。 “怀孕会影响胎儿吗?”➡️ 甲减未控制可能危害胎儿神经发育!孕期TSH需控制在<2.5 mlU/L。 “会变成癌症吗?”➡️ 风险极低,但甲状腺肿快速增大要及时就诊。 “能靠饮食治愈吗?”➡️ 不能!需综合治疗,但科学饮食能缓解症状。 “多久复查一次?”➡️ 初期每6-8周查TSH,稳定后每6-12个月复查。 费健主任的暖心叮嘱 桥本甲状腺炎是场“持久战”,但并不可怕!作为既拿手术刀又做科普的医生,我想告诉大家: 别焦虑: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能和健康人一样生活。 别跟风:网上“神奇疗法”多不靠谱,个体化治疗才是王道。 别忽视:合并其他免疫病(如白癜风、1型糖尿病)需定期筛查。 推荐理由本文内容综合权威期刊《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自身免疫学杂志》及临床诊疗经验,结合患者常见误区,用“说人话”的方式解答疑惑。关注我“费健医生”,获取更多甲状腺疾病科普和线上咨询通道,让你的健康问题“有问必答”! 记住:你的甲状腺需要温柔对待,科学管理才是最好的“解药”! 🌟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902
病请描述:每天一个蛋,健康又简单!但这类人千万别多吃作者:费健(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全网粉丝超100万) 一、鸡蛋的“江湖地位”:营养王者还是健康杀手?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几乎家家冰箱都有的食材——鸡蛋!它便宜、百搭、营养丰富,但关于它的争议也从未停歇:有人觉得“每天一个蛋,医生远离我”,也有人担心蛋黄里的胆固醇会堵血管。 最近,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阜外医院的两项研究给出了答案:**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1个鸡蛋,不仅能降低死亡风险,还能保护心血管!**但有一类人需要特别注意,吃多了可能“伤心脏”。 二、研究实锤:每天1个蛋,死亡风险降15%! 这两项研究跟踪了近万名中老年人,发现:1️⃣ 每周吃1-6个鸡蛋的人: 全因死亡率降低15%(相当于每100人中减少15人因各种原因死亡);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直降29%!2️⃣ 每天吃1个蛋的人: 死亡风险最低,尤其适合饮食质量中等或较高的中老年人。 为什么鸡蛋这么厉害?鸡蛋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D、胆碱和必需氨基酸,能增强免疫力、保护大脑,还能帮助修复身体组织。 三、这类人千万别多吃!遗传风险是关键 虽然鸡蛋对大多数人友好,但阜外医院的研究敲了警钟:遗传风险高的人,吃太多鸡蛋可能增加冠心病风险! 低/中遗传风险人群:每周吃10个鸡蛋,冠心病风险无明显变化; 高遗传风险人群:每周吃≥10个鸡蛋,冠心病风险飙升近3倍! 10年内发病率从1.37%涨到4.24%,相当于风险翻了3倍! 简单判断你的风险: 家族中有多人患冠心病、高血压或糖尿病; 自身有高胆固醇、动脉硬化等问题。这类朋友建议每周吃蛋不超过3个,并定期检查血脂和心脏健康。 四、费医生的健康吃蛋指南 1️⃣ 普通人怎么吃? ✅ 每天1个全蛋:蛋黄别丢掉!关键营养素都在里面; ✅ 搭配蔬菜、全谷物:比如菠菜炒蛋、杂粮蛋饼,营养更均衡; ❌ 少油少盐:煎蛋换成水煮蛋或蒸蛋,避免油炸。 2️⃣ 高风险人群注意: ❌ 每周鸡蛋不超过3个; ✅ 优先选择植物蛋白(如豆腐、豆浆)替代部分动物蛋白。 3️⃣ 甲状腺患者小贴士: 甲状腺疾病与碘摄入相关,鸡蛋含碘量低(约25微克/个),正常吃不影响; 合并高血脂的甲减患者,需遵医嘱控制胆固醇。 五、健康小总结:鸡蛋虽好,也要“量身定制” 🥚 适合大多数人:每天1个蛋,长寿又护心; ⚠️ 高遗传风险者:少吃蛋,多关注家族病史; 🌈 饮食多样性:别只盯着鸡蛋!鱼、豆、奶、坚果都要吃。 作者介绍 & 推荐理由 我是费健医生,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30年来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更坚持用科普帮助大家少走弯路。今天分享的鸡蛋研究,数据来自权威期刊《Nutrients》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结论严谨可靠。 推荐理由: 用科学打破“吃蛋焦虑”,教你吃对不踩雷; 特别关注女性健康(尤其是甲状腺和心血管问题); 附赠实用食谱建议,轻松实践健康生活。 最后唠叨一句: 健康没有标准答案,了解自己的身体,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才是真正的“养生王者”!如果你对鸡蛋摄入量还有疑问,欢迎来我的线上诊室聊聊~💬 (本文部分数据来源:生物谷原创文章《你会每天吃鸡蛋吗?》)
费健 2025-03-21阅读量657
病请描述:甲状腺微小癌:射频消融治疗,十年后结果如何?——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为您解读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的医生。从医30多年来,我接诊过许多甲状腺疾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朋友。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甲状腺微小癌的射频消融治疗。最近,一项来自韩国的十年随访研究登上国际权威期刊《Thyroid》,结果令人振奋。我们用“说人话”的方式,带你一探究竟! 一、甲状腺微小癌:小问题,大纠结 甲状腺癌被称为“懒癌”,尤其是微小乳头状癌(≤1厘米),生长缓慢、转移风险低。但再“懒”也是癌,患者难免焦虑: 传统手术:切掉部分或全部甲状腺,可能终身服药,还有声音嘶哑、留疤等风险。 观察等待:定期复查,但总担心哪天癌会“突然活跃”。 射频消融:用一根细针“烫死”癌细胞,创伤小、不留疤,但争议不断——真能根治吗? 二、十年随访研究:结果超乎预期! 韩国团队追踪了65名接受射频消融的低风险微小癌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0年(平均12.6年)。结论简单粗暴:安全有效!用几个关键词总结核心发现: ✅ 治愈率100%:所有消融的癌灶在2年内完全消失,10年内无复发、无转移、无死亡。✅ 新发癌灶7.7%:5位患者出现新癌灶(与原病灶无关),但4例通过二次消融治愈,1例手术切除,均未影响生存。✅ 并发症极少:仅1例轻微甲减(服药控制),3例轻微血肿、烫伤,无严重后遗症。 划重点: 消融后需定期复查(尤其是前2年)。 新发癌灶≠治疗失败,及时处理是关键。 三、费主任的“临床笔记” 结合这项研究和我的临床经验,给纠结中的你几点建议: 1️⃣ 适合人群:低风险微小癌(无转移、无侵犯周围组织)、抗拒手术或身体条件差的患者。2️⃣ 不适合人群:肿瘤靠近喉返神经、气管等重要结构,或病理提示高危类型。3️⃣ 术后随访:跟甲状腺切除术后一样,消融术后也要定期复查,终身监测。 小贴士: 别被“100%治愈”冲昏头!研究样本仅65人,且需严格筛选病例。 射频消融≠一劳永逸,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更重要。 四、手术VS消融,怎么选? 就像买衣服要“量体裁衣”,治疗方式也需个性化: 费主任心里话:没有“最好”的治疗,只有“最合适”的选择。如果你是追求生活质量、惧怕手术的年轻女性,消融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若肿瘤位置特殊或心理负担重,手术仍是“保底方案”。 五、关爱甲状腺,从日常做起 甲状腺是身体的“代谢引擎”,尤其女性(患病率是男性3倍)更要警惕: 少熬夜:熬夜打乱激素,甲状腺“很受伤”。 控情绪:焦虑、压力大易诱发结节。 补碘适量:海带紫菜别狂吃,碘盐足够普通人需求。 定期体检:超声检查简单无创,40岁以上建议每年1次。 文章出处: 韩国十年随访研究:Jeong SY et al. Thyroid. 2025;00:1-10. 作者介绍: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甲状腺疾病诊疗30余年,擅长微创手术与个体化治疗。 推荐理由:用权威研究打破信息差,让患者不再“盲人摸象”。医学进步给了我们更多选择,但理性决策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愿每位读者都能掌握健康主动权! 最后一句:甲状腺虽小,却是生命的“蝴蝶结”。珍惜它,从科学认知开始❤️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687
病请描述:茶+咖啡:双重续命水,抗衰护骨还能“甲状腺友好”?——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饮品健康指南 文/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业30年) 打工人必备!茶和咖啡的“续命”真相 当代职场人的日常,左手一杯咖啡提神,右手一壶绿茶养生,仿佛这样才能在“996”中苟住性命。但你知道吗?这“中西合璧”的喝法,不仅提神,还能抗衰老、护骨骼,甚至可能对甲状腺健康有益!四川大学的最新研究登上《柳叶刀》子刊,揭示了茶与咖啡的“黄金组合”效果。今天,我就用一杯茶的时间,带你看懂这背后的健康密码! 一、每天3杯茶:抗衰效果拉满 研究显示,每天喝3杯茶(约6-8克茶叶),能最大程度延缓生物衰老。茶叶中的“抗衰明星”是茶多酚,它能: ✅ 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 ✅ 抗炎:抑制慢性炎症,降低甲状腺炎等疾病风险。 ✅ 调节代谢:改善血糖、血脂,间接保护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小贴士💡: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常伴随氧化应激和炎症。茶多酚的抗炎作用可能辅助缓解症状,但需避免过量(浓茶可能干扰铁吸收,贫血患者慎用)。 二、咖啡续命,但别贪杯! 咖啡的“续命光环”主要来自咖啡因和绿原酸: ✅ 提神醒脑:咖啡因刺激中枢神经,提高专注力。 ✅ 护心护脑: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认知衰退风险。 ❌ 过量伤身:每天>5杯可能引发心悸、失眠,甚至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研究实锤🔍:每天1-2杯咖啡,骨质疏松风险降32%!但速溶咖啡含添加剂,建议选现磨黑咖,低因咖啡效果打折扣哦~ 三、茶+咖啡:1+1>2的健康CP 当茶和咖啡联手,效果堪比“健康双保险”: 🌟 全因死亡风险降22%:每天2-4杯茶+1-2杯咖啡是黄金比例。 🌟 骨质疏松风险降32%:咖啡促进钙流失?别怕!茶中的氟化物和咖啡的绿原酸共同护骨。 🌟 甲状腺友好组合:适量咖啡因不会直接伤害甲状腺,但甲亢患者需限制摄入;绿茶中的硒元素对甲状腺激素合成有益。 举个栗子🌰:早晨来杯黑咖啡提神,下午泡壶绿茶抗氧化,晚上避免饮用以防失眠——这才是“打工人”的健康节奏! 四、喝对方法:避开这些坑! 1️⃣ 甲状腺患者注意: 甲亢患者:咖啡因可能加重心慌,建议每日咖啡≤1杯,避免浓茶。 甲减患者:绿茶不影响优甲乐吸收,但服药后间隔1小时再喝。 2️⃣ 冲泡技巧: 绿茶用80℃水冲泡,减少茶多酚氧化。 咖啡不加糖奶,避免热量超标。 3️⃣ 禁忌人群: 孕妇:咖啡因每日≤200mg(约1杯中杯美式)。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咖啡+茶每天≤3杯,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 健康是平衡的艺术 茶和咖啡的益处建立在“适量”基础上。就像甲状腺功能的调节——过多或过少的激素都会引发疾病,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Xiang Y, Xu H, Chen H, Tang D, Huang Z, Zhang Y, Wang Z, Wang Z, Yangla, Han M, Yin J, Xiao X, Zhao X. Tea consumption and attenuation of biological aging: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from two cohort studies.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 [2]Liu D, Li ZH, Shen D, Zhang PD, Song WQ, Zhang WT, Huang QM, Chen PL, Zhang XR, Mao C. Association of Sugar-Sweetene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and Unsweetened Coffee Consumption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 Intern Med. 2022. [3]Zhang S, Wu S, Xia B, He Q, Mi N, Zhao J, Hu L, Wang D, Zheng L, Sheng P, Yuan J, Zhang Z, Wei F. Association of coffee and tea consumption with osteoporosis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the UK biobank. Bone. 2024. [4]Chen Y, Zhang Y, Zhang M, Yang H, Wang Y. Consumption of coffee and tea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Med. 2022. 这个春天,愿你的茶杯里盛满健康,咖啡杯中飘散活力! 🌸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802
病请描述:桥本甲状腺炎:从“不治之症”到科学管理,你需要知道的关键点 作者:费健 主任医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的医生。从医30多年,我既拿手术刀做甲状腺手术,也做微创消融治疗,同时坚持在线上做科普,全网粉丝超过100万。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种“偏爱”女性的疾病——**桥本甲状腺炎**。 --- ### **一、什么是桥本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免疫系统“认错人”,把甲状腺当成了敌人攻击,导致甲状腺逐渐受损,功能减退。 - **“重女轻男”**: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10倍以上,尤其是30-50岁的女性。 - **症状隐蔽**:早期可能只是脖子变粗、喉咙不适,后期可能疲劳、怕冷、脱发、皮肤干燥,甚至情绪低落。 - **进展缓慢**:有些患者甲功长期正常,但部分人会逐渐发展为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 --- ### **二、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和两大因素有关: 1. **遗传基因**:有家族史的人风险更高。 2. **环境诱因**: - 长期压力大、情绪焦虑; - 碘摄入过量(比如狂吃海带、紫菜); - 肠道菌群失衡(比如滥用抗生素、饮食不健康)。 --- ### **三、如何诊断?记住这3项检查!** 如果怀疑桥本甲状腺炎,医生通常会开以下检查: 1. **抗体检测**: - **TPO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高达95%,是核心指标。 - **Tg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约50%患者会升高。 2. **甲状腺超声**:典型表现是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回声不均,像“网格状”。 3. **甲功检查**:监测TSH、FT3、FT4,判断是否出现甲减。 --- ### **四、能治愈吗?会癌变吗?答案在这里!** **1. 能治愈吗?** 目前无法根治,但完全可控! - **甲功正常期**:定期复查,无需用药。 - **甲减阶段**:每天补充左旋甲状腺素(如优甲乐),将激素水平调到正常,就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 **2. 会癌变吗?** 别慌!虽然约30%的甲状腺癌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但**没有证据证明桥本直接导致癌变**。定期复查超声,早发现早处理即可。 --- ### **五、日常管理:抗炎饮食+肠道健康是关键!** 桥本甲状腺炎与体内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而**肠道是炎症的“主战场”**。以下是科学建议: #### **【抗炎饮食清单】** ✅ **多吃这些**: -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糙米、绿叶蔬菜; - 抗炎蔬果:蓝莓、西兰花、深海鱼(富含Omega-3); - 健康脂肪:橄榄油、牛油果、坚果。 🚫 **少吃这些**: - 高碘食物:海带、紫菜、虾皮; - 促炎食物:精制糖、油炸食品、反式脂肪; - 易致甲状腺肿的蔬菜:卷心菜、白菜(煮熟可减少影响)。 #### **【肠道健康小贴士】** - 补充益生菌:酸奶、泡菜、益生菌制剂; - 避免滥用抗生素; - 适度补充硒和维生素D(需检测后遵医嘱)。 --- ### **六、给桥本患者的暖心建议** 1. **别被抗体数值吓到**:抗体高不代表病情严重,重点看甲功! 2. **定期复查**:每6-12个月查甲功和超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放松心情**:压力是免疫系统的“隐形杀手”,瑜伽、冥想、散步都能帮你减压。 --- ### **作者介绍 & 推荐理由** 我是费健,一名既拿手术刀又拿“麦克风”的医生。线上科普让我更贴近患者的需求,也让我看到太多人因缺乏知识而焦虑。写这篇文章,是想告诉大家:**桥本甲状腺炎不可怕,科学管理就能与它和平共处**。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困扰,欢迎关注我的科普内容,我们一起守护甲状腺健康! **推荐理由**:本文内容综合了最新医学指南、临床研究及患者常见疑问,用最易懂的语言传递关键知识。健康路上,你从不孤单!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940
病请描述:🦋脖子疼到不敢吞口水?3招教你辨别「甲状腺台风」——30年经验医生:这类炎症会自愈,但千万避开这些坑! 近期,因为脖子痛来看费医生门诊的病友多了起来。那么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脖子突然疼得像被针扎,吞咽时难受得想哭,甚至莫名心慌、怕热、掉秤的情况?这可能是甲状腺在“闹脾气”!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费健主任医师,将用30年的临床经验,带大家揭开「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神秘面纱。费主任不仅是手术台上的“甲状腺守护者”,还擅长微创消融,线上帮助过10万+患者,全网粉丝超百万,他的科普既专业又贴心,看完这篇,你会成为自己的健康小卫士! 一、甲状腺发炎了?别慌!它是个“自愈型选手” 亚急性甲状腺炎像一场“台风”,来得猛但走得快。中青年女性尤其要警惕(男性朋友也别掉以轻心),春夏季是高发期!关键特点: 前奏:常先有感冒、嗓子疼,可能和病毒(比如流感、腮腺炎病毒)有关。 经典三连击:脖子疼+甲状腺肿大+发烧,疼起来甚至会放射到耳朵或下巴。 自限性:大多数6-12个月自愈,但少数会留下永久性甲减(别怕,后面教你怎么应对)。 二、揪出“真凶”!这些检查帮你快速锁定目标 如果怀疑自己中招,医生会通过以下“侦探手段”确认: 抽血查炎症:血沉(ESR)飙升到40 mm/h以上,是重要线索! 激素分离现象:甲状腺激素(T3/T4)升高,但甲状腺“罢工”不吸收碘(摄碘率<2%)。 超声“照妖镜”:甲状腺里出现不规则低回声区,像“地图上的坑洼”。 终极武器——活检:发现肉芽肿和炎症细胞,直接确诊! 划重点:别把亚甲炎和这些病搞混了! ❌ 甲状腺囊肿出血:突然剧痛但没发烧,B超能看到“水泡”。 ❌ 桥本甲状腺炎:通常不疼,抗体(TPOAb)会升高。 ❌ 甲亢(Graves病):眼睛突出、手抖,甲状腺“火海样”血流信号。 三、科学应对!止痛、控炎、防反复 费主任强调:轻症靠“忍”,重症靠“药”,但千万别自己乱吃药! 🔹 轻症攻略(不发烧、疼得轻) 止痛抗炎:阿司匹林、布洛芬(饭后吃,保护胃!)。 生活调理:多休息、少吃碘(海带、紫菜先拜拜),补充维生素B和C。 🔹 重症必看(高烧、疼到怀疑人生) 激素治疗:泼尼松(强的松)是“救火队长”,但必须遵医嘱!→ 吃多久?至少6-8周,不能“见好就收”!→ 怎么减量?每周减5 mg,像下楼梯一样慢慢来。 防复发秘诀:激素减到小剂量时,可搭配消炎药“打辅助”。 🔹 特殊阶段怎么办? 甲亢期:心慌手抖?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控心率,但别吃甲亢药! 甲减期:怕冷、浮肿?补充甲状腺素(如优甲乐),多数人6个月后能停。 四、费主任的暖心叮嘱 休息是王道:熬夜、压力大?甲状腺会抗议!每天睡够7小时。 复查不能少:即使症状消失,也要定期查甲功和超声,防患未然。 警惕永久甲减:5%患者需终身服药,早发现早干预,生活一样精彩! 为什么推荐费健主任的科普? 30年临床经验:既精通外科手术,又擅长微创消融,真正“两手硬”。 线上超10万咨询:患者评价他“解释清晰,像家人一样温暖”。 全网粉丝百万:短视频、直播、文章“三管齐下”,复杂知识一听就懂!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甲状腺是身体的“蝴蝶结”,爱护它,从读懂它的“求救信号”开始!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症状,不妨保存这篇文章,及时就医,科学治疗~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1499
病请描述:高血脂,小心患上急性胰腺炎!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我既拿过手术刀,也操作过微创消融针,还喜欢在线上和大家聊聊健康知识。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篇来自东部战区总医院的重磅研究——《中国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比例变化趋势的荟萃分析》。虽然标题有点长,但内容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特别是咱们女性朋友常关注的代谢问题,甚至和甲状腺健康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哦! 文章背景速递 这篇研究由东部战区总医院团队发布,汇总了近十年中国各地医院的病例数据,发现了一个重要趋势:由高血脂引发的急性胰腺炎发病率正在悄悄攀升!过去大家总以为胰腺炎是“喝酒喝出来的”,或者是“胆结石导致的”但现在“吃出来的”高脂血症型胰腺炎越来越常见,甚至在某些地区占比超过30%。 作为外科医生,我接诊过许多因剧烈腹痛被紧急送医的患者,一查竟是血液像“奶油”一样黏稠引发胰腺“自毁”。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年轻女性患者比例近年明显增加,和熬夜、外卖高油饮食、久坐不动等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关键知识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用三句话帮你划重点:1️⃣ 什么是它?当血液中甘油三酯(一种脂肪)浓度超过5.65mmol/L,胰腺血管被脂肪颗粒堵塞,导致胰腺“自我消化”,引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甚至多器官衰竭。 2️⃣ 为什么盯上年轻人? 🍔 饮食陷阱:奶茶、炸鸡、蛋糕中的反式脂肪和糖分是“隐形推手” 📱 熬夜冠军:睡眠不足扰乱脂肪代谢 🧘♀️ 运动绝缘体:久坐让脂肪“只进不出” 3️⃣ 和甲状腺有什么关系?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会直接导致血脂代谢异常。很多女性患者同时存在甲状腺问题和高血脂,形成“代谢连环劫”。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也是预防胰腺炎的重要一环! 中国发病趋势:触目惊心的数字 研究显示,2010-2024年间,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占比从12%升至28%,女性患者增速是男性的1.5倍!尤其是20-40岁育龄期女性,可能与孕期激素变化、产后进补过度有关。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类患者中: 60%从未检测过血脂 45%有甲状腺结节或功能异常 80%发病前一周吃过火锅、烧烤或奶油蛋糕 预防指南:守住代谢防线 费医生送你一份“三防秘籍”(附实操清单):🔹 防血脂失控 ✅ 每年体检必查:血脂四项 ✅ 外卖少点:油炸类、含植脂末的饮品 ✅ 厨房必备:空气炸锅(无油烹饪神器) 🔹 防胰腺罢工 🚨 警惕信号:上腹痛+恶心+后背放射痛,立刻就医! 🥗 急救饮食:发病期禁食,恢复期选择水煮青菜、清蒸鱼 🔹 防代谢崩塌 🌿 甲状腺护航:甲减患者务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TSH指标 🧘♀️ 每天15分钟:快走、跳绳或跳操,加速脂肪代谢 为什么推荐这篇研究? 作为全网粉丝超100万的“科普老司机”,我始终相信:最好的治疗是预防。这篇研究用大数据揭示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健康隐患,更提醒我们——甲状腺、胰腺、血脂从来不是孤立的问题。当你为甲状腺结节焦虑时,别忘了看看血脂;当你控制饮食时,也要关心代谢系统的整体平衡。 健康不是一场突击战,而是细水长流的守护。从今天起,少喝一杯奶茶,多走一段路,你的身体会回报你更多惊喜!如果对检查报告或症状有疑问,也欢迎来我的线上诊室聊聊~ 费健医生的健康金句 身体就像一辆车,血脂是汽油,甲状腺是油门。油太稠会堵发动机(胰腺),油门失灵会耗光汽油。定期保养,才能一路畅行!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CEO! 🌟 本文作者: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参考文献:《中国高三酰甘油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比例变化趋势的荟萃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2025)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917